为破解大三学子职业规划“迷茫期”困境,搭建校园知识与产业需求的“桥梁”,助力学子提前摸清行业脉络、拓宽就业选择维度,9月28日,远景学院2023级全体学生在辅导员王晓珍老师的带领下,走进双体软件精英产业学院,开展一场集“实地探访、经验对话、需求解码”于一体的就业赋能活动,为未来就业注入“强心剂”。


“不同于传统课堂,我们的培养核心是‘让学生带着职场问题学技术,带着技术能力闯职场’。”活动伊始,双体软件精英产业学院的陈欣老师便以“行业向导”的身份,带领学子们开启“沉浸式”探访。在实训基地,企业化的工位布局、实时滚动的项目需求看板、写满代码逻辑的白板,瞬间将“职场场景”前置——几名双体学员正围绕“电商平台订单模块优化”展开讨论,从需求分析到技术选型,分工明确、节奏紧凑。“这和我想象中的‘埋头写代码’完全不一样,团队协作和沟通居然这么重要!”远景学院2023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方一鸣停下脚步,认真记录着学员们的讨论要点。


走进成果展厅,一面“荣誉墙”更是成为焦点:国家级竞赛的获奖证书、与京东、阿里、字节跳动等头部企业合作的项目落地报告,直观展现了双体学院的培养实力。“这些项目不是‘模拟题’,而是企业真实遇到的问题,学员完成的方案有不少已经投入实际应用。”陈欣老师的介绍,让现场学子对“实战型培养”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在随后的宣讲交流会上,陈欣老师以详实的数据与典型案例,为学子们深入解读了软件行业的“人才成长密码”。陈老师介绍,双体学院2025届学员高质量毕业去向落实率高达86.85%,其中入职华为、小米、京东、拼多多、国家电网等世界500强企业的学员达49人,进入各类型中国500强企业的学员总数超过100人,标志着学员核心竞争力突出,已成为区域软件精英人才的重要供给基地。在就业质量方面,144名学员初次就业综合年薪即突破10万元,占比57.37%;年薪15万以上高薪学员达51人,占比20.32%;学员平均月薪达到8491元,高于全国本科月收入(6199元)36.97%,薪资竞争优势显著。技术岗位不是唯一出路,企业更需要‘懂技术+懂业务+懂沟通’的复合型人才。”陈欣老师的话,打破了不少非技术专业学子的“就业焦虑”。

互动环节中,学子们围绕“大三如何平衡专业课与实训”“跨专业入门需要哪些准备”等问题踊跃提问。针对2023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李同学“零基础学产品运营难不难”的疑问,陈欣老师给出具体建议:“先从‘用户画像绘制’‘竞品分析报告’等基础任务练手,推荐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等平台,积累行业认知;双体针对大三学生开设的‘周末实训营’,会避开校内课程时间,适合边学边实践。”会计学专业的张同学则关心实习机会,陈老师回应:“我们与合作企业有‘定向实习通道’,表现优秀的学员可直接获得秋招内推资格。"
“以前总觉得互联网行业离自己很远,今天才发现,只要找对方向,跨专业也能找到突破口。”活动结束后,乔胤宇同学在笔记本上写下自己的职业规划——“利用课余时间学习产品运营知识,争取明年参加双体的实训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朱同学则表示:“这次探访让我明确了技术学习的‘侧重点’,以后会更注重团队协作和项目实战,而不只是死记代码。”
此次活动是学院‘实践育人+就业前置’的重要尝试。未来,远景学院将持续联动双体软件精英产业学院等优质平台,开展‘岗位体验日’等活动,为远景学子搭建‘从校园到职场’的过渡平台,帮助他们在就业赛道上精准定位、少走弯路。”
一场探访,一次解码。远景学院2023级学子在双体软件精英产业学院的“职场预演”中,不仅看清了行业需求的“真面目”,更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就业“新坐标系”——未来,他们将带着这份“收获”,在职业道路上更有底气地奔赴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