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双师课堂】DNA决定领导风格?天生领袖的特质讨论 时间:2025年05月17日     来源: 作者: 编辑:远景学院 点击:

在人工智能与生命科学加速融合的时代,《组织行为学》课堂沙力老师邀请到《生命科学中的伦理》课程的李莹老师在远景学院展开了一场关于基因与领导力:伦理与科学的深度对话,探讨了“基因能否决定领导风格”“企业高管筛选中的基因歧视风险”等前沿议题,为未来管理实践提供伦理视角的反思框架。

课堂上,同学们观看了《千钧一发》的电影片段,并根据基因歧视的话题讨论了企业是否应该使用基因检测筛选高管候选人。这一问题瞬间点燃了同学们的讨论热情。大家分成不同的小组,各抒己见。有的小组认为基因检测能够提前洞察候选人的潜在特质,为企业选拔出更具领导天赋的人才,从而提升企业竞争力;而另一小组则犀利指出,基因歧视可能违背公平原则,且科学上不完全可靠。

李莹老师强调,基因检测用于人才筛选易引发基因歧视问题。因此,在人才选拔中的应用,须建立在严格的规范和充分的伦理考量之上。我们既要看到科技带来的便利,也要警惕技术滥用对个人权利和社会公平的侵害。基因检测技术可能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新工具,但绝不能替代对候选人价值观、经验、潜力的综合评估。沙力老师补充到,仅仅依据基因来评判一个人是否适合担任高管,会忽视后天环境对个人能力与领导风格塑造的关键作用,并且可能剥夺那些后天努力培养出卓越领导才能但基因不占优势者的机会。

在深入探讨基因与领导力的关系后,课程进入领导特质的分析与讨论环节。两位老师从不同理论框架出发,对领导特质展开了多维度剖析。基因可能为领导者提供某些特质倾向,但环境会决定这些特质如何发展。沙力老师表示对于企业和社会来说,应该尊重人的多样性、以及基因的多样性。更多个性化的管理措施和政策,以满足员工各种各样的需求,促进人的成长。李莹老师随后提出了某些“领导力基因”可能带来其他方面的负面作用比如心理疾病(如双向情感障碍和精神分裂)和不健康的行为(如饮酒)等。课堂尾声,以乔布斯的领导特质为案例,师生讨论了在不同的组织环境、团队氛围和任务要求下,有效的领导特质和行为变化。

此次双师课堂,不仅拓宽了同学们的知识视野,更培养了他们从多学科角度思考复杂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基因与领导风格这一富有挑战性话题的深入探讨,同学们深刻认识到,无论是在生命科学领域还是企业管理等社会科学领域,都不能简单地将现象归结于单一因素,而应全面综合地考量基因、环境、个人经历等多方面因素的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