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皱褶托起赤色摇篮,木桨劈碎长夜
浪尖淬炼出星辰铁骨,桅杆刺穿雾障
黎明前的星火在龙骨纹路里游弋
百年潮声依旧拍打不灭的罗盘
4月3日,“榫卯相接承薪火,匠心独运铸初心”——“星火计划”第四期培养计划在育英108室隆重举行。此次活动特邀马克思主义学院赵秀丽老师作专题讲座,学生骨干们通过“理论筑基+实践淬炼”的双轨模式,深刻感悟红船精神内涵,在实践中锤炼责任担当与团队协作能力。






理论筑基:解码红船精神时代价值
活动伊始赵秀丽老师以“红船精神与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为题,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三个维度展开论述。她通过翔实的史料和生动的案例,回溯了中共一大召开的历史背景,剖析了“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的深层内涵。
“红船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的源头,更是新时代青年突破‘躺平’‘佛系’困境的精神指南。”赵老师强调,学生骨干作为青年群体的引领者,必须从红船精神中汲取力量,在服务同学、组织活动中主动担当作为。赵老师结合学生干部实际工作场景,提出“问题导向、创新思维、服务意识”三大能力提升路径,鼓励学员以“首创精神”突破思维定式,以“奋斗精神”应对工作挑战,以“奉献精神”筑牢价值根基。



实践淬炼:模型拼接激活创新思维
讲座结束后,激动人心的红船模型拼接环节正式开始。学员们分组领取模型零件,迫不及待地投入到拼接工作中。一开始,面对众多的零件,不少学员感到有些无从下手,但他们并没有气馁,而是仔细研究拼接说明书,相互交流讨论,团结协作。在拼接过程中,零件之间的契合度成为了一大挑战,学员们小心翼翼地调整角度,确保每个零件都安装到位。第三小组组长于浩懿在复盘时感慨:“船体龙骨组装时,我们因忽略比例问题导致返工三次,但正是这些挫折让我们学会用系统思维统筹全局。”将红船模型与党史教育巧妙结合,展现了学生骨干的跨学科应用能力。
“模型拼接是微观的‘红船再造’,更是团队领导力、执行力的试金石。”通过实践任务,学员们不仅深化了对红船精神的理解,更在沟通协调、应急决策、资源整合等核心能力上获得提升。


知行合一:培育新时代青年先锋
本期“星火计划”创新采用“学思践悟”一体化培养模式,将理论学习、实践操作、反思总结有机融合。在活动尾声的分享环节中,学员们结合自身学生工作经历畅谈感悟。社团部部长韩腾霄提到:“以前组织活动常陷入‘路径依赖’,今天红船精神的首创性启示我,骨干不仅要‘做好事’,更要‘做新事’。”
红船精神不是陈列馆里的历史符号,而是青年骨干成长路上的行动坐标。希望学生骨干们通过此次活动进一步完善‘学进去’‘做出来’‘讲清楚’的三重修炼,真正成为新时代有信仰、有能力、有温度的先锋力量。”
从南湖红船到时代巨轮,精神血脉生生不息。远景学院“星火计划”培训班以红船精神为切入点,通过沉浸式、项目化的培养方式,为学生骨干搭建了能力锻造与价值引领的双重平台。未来,学院将持续深化“思政+实践”育人体系,引导青年在躬身实践中传承红色基因,以“敢为天下先”的魄力与“功成必有我”的担当,书写新时代的青春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