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双师课堂】跨学科视角下的国际行为体研究 ——国际关系学与社会学的思维碰撞 时间:2025年04月01日     来源: 作者: 编辑:远景学院 点击:

远景学院于3月27日成功举办《国际行为体中的主权国家》跨学科公开课,该课程由当代国际冲突与治理教师谭彭馨与社会学概论教师王豆豆联合讲授。课程通过理论建构、案例研讨与模拟实践相结合的创新模式,系统解析了主权国家在国际体系中的角色定位与行为逻辑。

课堂开始前,谭彭馨抛出问题:“当前国际社会究竟处于有政府状态,还是无政府状态?” 这一问题点燃了学生们的讨论热情。谭老师引导学生从主权国家的有政府状态切入,逐步深入思考,让学生们用自己的思维去思考问题。谭老师巧妙地运用 “国际法”“联合国的维和行动” 等实际案例,引导同学们从主权国家具备完整治理体系这一角度出发,逐步推导出国际社会处于 “无政府状态” 这一重要结论。谭老师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在这种无政府状态下,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扮演何种角色,又如何参与国际冲突与治理。通过这一互动过程,学生们对国际政治的基本结构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思维得到了充分锻炼。

紧接着,王豆豆老师从社会学视角,深入剖析了普遍主义与特殊主义。王老师以丰富的案例和独特的视角,引导学生理解主权国家间合作的必要性,并强调集体理性对推动国际合作的重要意义。在王老师的讲解下,学生们深刻认识到,只有各国秉持合作理念,才能实现共同发展,应对全球性挑战。在讲解过程中,王老师特别强调:“从‘囚徒困境’的理论可以看出,主权国家要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就必须在追求个体理性的同时,兼顾集体理性。” 她以中国提出的 “一带一路” 倡议为例,详细阐述了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如何通过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为了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课堂还精心设计了一场趣味小游戏。学生们被分成五组,每组代表平行世界中的一个国家,并通过抽签获得三种资源。在模拟的国际社会环境中,学生们需要运用所学知识,思考如何利用现有资源,在国际交往中谋求发展。这一环节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深化了对主权国家行为的理解,提升了团队协作与决策能力。

此次双师授课活动,打破了学科界限,为学生提供了多元的思考视角。谭彭馨老师和王豆豆老师的协同教学,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丁玉琪表示:“这堂双师课让我对 国际无政府状态 有了全新认识。谭老师通过俄乌冲突案例引导我们推导体系特征,王老师用社会学理论解析国家合作逻辑,特别是囚徒困境的讲解让我深刻理解了集体理性的重要性。模拟环节中,我们小组通过技术联盟实现资源互补,这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知识真正活了起来。”通过这堂课,学生们对国际行为体中的主权国家有了更为全面、深入的认识,同时也对国际政治领域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而双师授课模式有效打破了学科壁垒,既培养了学生的理论思辨能力,又锻炼了他们的实践创新能力,有助于培养复合型国际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