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双师课堂在远景学院社会学课堂展开。社会学老师王豆豆与政治学老师谭彭馨联袂授课,以“民生新政与社会治理”为主题,深度解析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并通过“快问快答—学科解读—小组辩论”的创新模式,将政策理论与现实议题有机结合,尤其围绕“免费学前教育是否应为优先项”展开激烈交锋,生动展现跨学科思维的碰撞魅力。
快问快答:直击政策核心,激活批判思维
课堂伊始,两位教师通过“数字杀手锏”——通过“微助教”平台发起实时答题挑战,这种“快问快答+即时反馈”的模式,让政府工作报告瞬间化作可触摸的政策沙盘。当后续解读环节展开时,学生们已带着问题进入“战斗状态”。

双师解读:学科视角交织,政策立体成像
在深度解读环节,两位教师分别从学科视角切入,为政策注入多维分析框架。谭彭馨老师从促进教育公平的角度出发,免费学前教育政策的推行,能够让更多学前儿童尤其是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的孩子有机会接受优质的学前教育,缩小地区、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保障每个孩子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促进教育公平的阳光普照每一个角落。
王豆豆老师则通过社会调查数据揭示民生诉求的深层肌理,育儿成本过高是他们“不想生”“不敢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免费学前教育的推行,将增强年轻人生育的意愿和信心,为缓解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提供有力支持。

观点交锋:免费学前教育优先性之辩
当辩论环节围绕“在有限财政下,免费学前教育是否应优先于高中教育普及”展开时,课堂温度骤升。当辩论环节围绕“在有限财政下,免费学前教育是否应优先于高中教育普及”展开时,课堂温度骤升。正方强调教育能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反方则认为县中振兴比免费学前教育更为急迫,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情况下,免费学前教育可能加剧内卷。同时,骤然推行免费学前教育可能导致私立园‘转公’阵痛,引发教师编制缺口等次生问题。正反提出通过“混合拨款+社区共育”模式,可以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实现普惠目标。双方最终达成共识,政策优先级需兼顾紧迫性与系统性,建议采用“梯度推进”策略。

民生关怀:超越课堂的公共价值
课程设计者王豆豆教师表示:“学生常因‘政策距离感’而失去学习兴趣。我们通过‘生活场景导入—学科工具拆解—参与式辩论’三阶教学法,让政府工作报告成为可触摸、可讨论的‘生活指南’。当学生们开始用政策思维分析校园奶茶店排队问题、网约车定价争议时,这门通识课就完成了最重要的使命——培养未来公民的公共事务参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