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课堂·π】知行合一,情境探寻:《生命科学中的伦理》开拓干细胞伦理课堂新视野 时间:2024年12月10日     来源: 作者: 编辑:远景学院 点击:

在当今教学改革的大潮中,教学实践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它不仅是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桥梁,更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泰山科技学院远景学院的《生命科学中的伦理》课堂上讲解到“干细胞技术及其伦理问题”这一章节时,李莹老师秉持“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借鉴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情境学习理论的精髓,巧妙将教室内的理论讲授与校外实践活动有机融合。她带领学生们走进泰安市中心血站这一真实的社会情境,通过实地参观和亲身体验,不仅让学生们直观了解了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及骨髓捐献的相关知识,更激发了他们对干细胞技术及其伦理问题的深入思考和探讨。

一、理论奠基:

课程伊始,在新言书院112,李老师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多媒体资料,向学生们详细介绍了干细胞的概念、分类及其在科学研究和医疗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从胚胎干细胞到成体干细胞,从细胞治疗到再生医学,学生们仿佛置身于一个干细胞的微缩世界,对这项前沿技术有了全面而深入的了解。

二、实践探索

为了将教室内学到的造血干细胞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学习的深刻理解,李老师引领学生们走进了泰安市中心血站这一充满生命意义的场所。此行旨在通过情境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们在真实的社会情境中更全面地了解造血干细胞这一相对分化的干细胞类型,以及其在挽救生命中的重要作用。

在爱心献血屋,学生们首先被丰富的宣传材料所吸引。门口张贴的关于全血捐献和成分血捐献的宣传海报以生动的画面和简洁的文字,向学生们展示了无偿献血的重要性和意义。同时,屋内还摆放着详细介绍造血干细胞知识和捐献流程的宣传册,这些资料为学生们提供了宝贵的学习资源。在血站工作人员的耐心讲解下,学生们仔细阅读这些材料,对造血干细胞的基本特性、采集方式及其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有了初步而全面的了解。

在献血大厅,学生们亲眼目睹了献血者无私奉献的瞬间,那一张张坚定的脸庞、一只只伸出的手臂,都传递着对生命的尊重与守护。这一刻,学生们对无偿献血这一公益事业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刻的认识,他们不仅学到了书本上难以触及的实践知识,更在真实情境中感受到了生命的珍贵与社会的责任。

三、复盘感悟

回到教室后,李老师鼓励学生们对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学生们分享着各自的所见所闻与深刻感受。这次实践活动不仅深化了对干细胞伦理问题的理解,更提醒着大家反思本章内容所触及的社会责任与人文关怀,从而引导学生们塑造积极向上的核心价值观。

本次《生命科学中的伦理》课程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知识与实践的深度结合,更是教学创新的一次成功尝试。李老师秉持“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巧妙地利用身临其境的学习环境,有效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从而促使他们更加深入地思考干细胞技术的本质及其所带来的伦理挑战。这一教学模式的意义不仅体现在形式的多样性上,更蕴含在其深刻的教育内涵之中——它让学生在实践学习中掌握相关知识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培养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