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双师课堂】双语探索网络语言的奥秘 时间:2024年06月19日     来源: 作者: 编辑:远景学院 点击: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网络语言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了人们交流的重要工具。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英文网络语言的异同及网络语言的特点与影响,大学英语杨美丽老师联合传播学李子一老师,为学生带来一节从语言学、传播学、跨文化交际等角度相互交叉融合的课堂。

本次课堂充满了活力与创意,以微信群这一现代通讯工具的交流开场。杨美丽老师让几位同学通过发送微信表情来描绘他们一天的生活片段,而其他同学则需要根据这些表情猜测出他们想要表达的具体内容。同学们积极参与其中,描述得或精准符合或相差甚远。由此同学们开始思考网络语言的特点和应用,以及可能在理解网络语言的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随后,杨美丽老师和李子一老师分别展示了英文和中文的“热梗”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中英文网络语言的异同。杨老师指出,中文网络语言多源于网络聊天、论坛讨论等场合,以简洁、生动、富有创意为特点,如“YYDS”、“包的”等词汇,以及很多网络热梗产生的“表情包”。而英文网络语言则更注重缩略和俚语的使用,如“LOL”(Laugh Out Loud)和“BTW”(By The Way)等。通过对比,学生们不仅了解了两种语言在网络环境中的不同表达方式,也感受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差异。

接下来,李子一老师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了网络语言的流行原因:根据斯蒂芬森提出的“传播即主观的游戏”这一理论,传播的核心在于“传播快乐”,而网络语言之所以能够快速传播并受到广泛欢迎,主要是因为其具有创新性、简洁性和趣味性。网络语言能够迅速反映社会热点和年轻人的心声,同时以简洁的形式表达复杂的情感,使得交流更加高效和有趣,使得年轻人拥有了“社交货币”。

但是,正如在课堂开始的活动中,我们可能对一些“表情语言”产生误解,同学们也在探讨网络语言流行原因的同时,关注到使用网络语言可能产生的问题。同学们通过头脑风暴、小组讨论,总结出不同的文化、生活经历、年龄、性别等都可能影响人们对网络语言的理解。为了更好地理解网络语言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缺点,两位老师让学生们结合课文进行了论点和论据的匹配练习。他们选取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句子,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根据课文内容分析文章结构及主要论点论据,随后进行排序。学生们在这一环节自主学习,小组成员讨论互动,有效提取文本中重要信息,锻炼了英文阅读理解和逻辑推理能力的同时,更深刻认识到了网络语言的利弊。

最后,两位老师总结到网络语言便捷有趣,但也有可能导致误解,所以要注意利用网络语言的场合和时机。李老师从索绪尔提出的符号学角度出发,提醒学生关注语言的“能指”和“所指”的不同,不仅要关注能指的形式,更要深入挖掘所指的意义。杨老师则指出,网络语言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字组合,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社会现象,是人们思想、情感和态度的直接反映;网络语言中存在一些谐音、错别字和随意缩略的现象,可能导致交流误解,还可能对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的语言习惯和文字规范产生负面影响。

此次双语跨学科的双师课堂不仅让学生对网络语言的形式、特点及利弊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也在环环相扣的探索式互动环节中激发了他们对语言学习兴趣。学生们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这种跨文化视野让他们对语言及语言背后的文化的理解更加深入和全面。